景区简介:
玉舍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贵州省水城县南部,距六盘水市中心30公里,交通便利,有水柏铁路和两水线通过景区。该公园以浩瀚的“林海”为主,总面积50134亩,有林面积40680亩,有300亩保存完好的原始林,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
水城玉舍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贵州省水城县南部,距六盘水市中心30公里,交通便利,有水柏铁路和两水线通过景区。该公园以浩瀚的“林海”为主,总面积50134亩,有林面积40680亩,有300亩保存完好的原始林,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拥有光叶珙桐、西康玉兰、水青树、十齿花、南方红豆衫等多种国家一、二级珍稀植物,野生保护动物有白腹锦鸡、红腹锦鸡、白狐、花面狸、香獐等。
玉舍国家森林公园 :
该公园由森林游览区、森林游乐园、森林生态保护区。综合服务区、森林探险区、发展区等6个景区组成,以森林及溪水景观为主要特征,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总的特点为“林茂、山青、水秀、物丰、树美、石奇、峡险、情浓”。有以华山松、杉木等组成的人工林和杜鹃等组成的天然林相互辉映,飞来石一峰独秀、小石林玲珑精巧、溪流水体通透、大小瀑布20余处,千姿百态,草地碧绿如茵,野趣横生,古驿道寻古探幽,民族风情浓郁,传统民族节目——火把节、跳花节,别具一格,引人入胜。
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春天,满山杜鹃怒放,形成一片花海;夏日,听林间松涛呼啸,登高观百里云海;秋天,览红叶满山,赏心悦目;隆冬,玉树琼枝,一片银色世界。
这里是度假休闲绿色村,是寻芳觅幽绝妙地。
玉舍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前身是一座林场。1999年,中国开始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从那时起到2002年森林公园建成开放,除因为修建公园的步行道而必须砍伐部分树木以外,这里没有砍伐一棵树。这里没有缆车, 没有小卖部,更没有大型的游乐项目,连垃圾箱都是利用被砍掉的树木所留下的断根改造而成的,这样一来,公园的基础设施与自然环境有机地融合成了一个整体, 实现了对森林原始状态最大限度的保护,很多天然形成的景观更已经成了公园借以吸引游客的景点,“懒汉醉酒”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景点叫懒汉醉酒,就是说一个懒汉喝醉了,就倒在这个沟里了,你看后面是他的两条腿,这(边)是他的头。”随着孔雪梅的介绍,记者看到一棵原本生长在 溪边的大树,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倒卧在了溪流之中,树冠部分两根粗大的枝杈恰似“醉汉”的两条腿,而汩汩流下的溪水就如同摔坏的酒葫芦中涌出的美酒一般。
刚刚说到贵州“天无三日晴”,其实,这还只是半句话,后半句是“地无三尺平”,这也丝毫不假,玉舍森林公园占 地25平方公里,海拔最低与最高的地方高度相差达800米,公园内的步行道依山而建,蜿蜒起伏,常常一侧是高耸直立的山壁,一侧是难辨深浅的悬崖,且山路 狭窄,最宽处不足两人并行,最窄处仅容一人侧身通过。即便是在相对平缓的地方,不时也有突出的岩石挡道,游人或要攀上爬下,或要匍匐蹲行才能通过。公园中 有一处景点被称作“胖人愁”,一块巨大的岩石横在路中央,与路旁的山崖间仅有数十厘米的间隙,若要通过,必须侧身紧贴着崖壁,一点一点蹭过去,即便如此, 记者的衣服上仍然留下了一道长长的黑色泥印。
人们常用“天无三日晴”来形容贵州天气的多变,果不其然,游览的当天——早上六点钟,薄薄的云层还挡不住喷薄欲出的阳光,但等到八点半钟出发的时候,厚厚的乌云已经铺满天空,空气中甚至已经能够嗅到雨的味道。不过,在经过了近两小时的车程,到达距六盘水市30公里的玉舍森林公园之后,对天气的一点点遗憾已经荡然无存,因为烟雨弥漫中的森林公园更有一番晴天看不到的景致。
如果说在晴空下登高远眺,千顷森林尽收眼底是一种壮阔的美,那么,在烟气暮霭之中,茂密的森林近处郁郁葱葱,远方若隐若现,则又是一种神秘的美。从公园的入口处沿着碎石铺就的小路深入密林,身畔是高达数十米的华山松和柳杉。 时值初春,翠绿的嫩芽宛如给墨绿色的森林上披上了一层轻纱,加上林间薄雾萦绕,更显得幽静深邃。屏住呼吸,广袤的林中除了偶尔可闻的鸟鸣、虫鸣,还有动物 穿越草丛的“簌簌”声之外,几乎听不到任何其他的声音。在公园的林区里,除了游客脚下所走的道路以及供游客休息避雨的凉亭之外,几乎看不到任何人工修筑的痕迹。
在玉舍森林公园,细心的游客会发现玉舍森林公园中的步行道并不完全相同,刚进公园的时候,脚下的路是碎石铺成,走了不久,当步行道沿山势蜿蜒向上的时候,忽然变成了编扎整齐的木排,再往前走,曲折下行的步行道又变成了大块的青石板路。在游览的过程之中,不仅仅游客的眼睛体会到了森林的青郁和山的雄奇,连脚也能够分别体会被树木和山石按摩的感觉。
说到路,久居平原的人对路理解肯定没有贵州当地人深刻。贵州地处丘陵地带,自古以来,绵延的大山阻隔了贵州人与外界的交往,即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走同样的路程,在贵州山区所花费的时间也是在平原地区的2到3倍。不过,勤劳的贵州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改造自然的努力,玉舍森林公园里 一个著名的景点“古驿道”,就是古代贵州人民筑路通商的历史见证,在这里,仔细观察脚下的碎石路,游客们将发现,与新修建的步行道相比,这里路面上的石块 更加光滑,经过露水的冲刷,几乎可以照出人的影子来。孔雪梅向我们介绍到:这条路修建于明末清初,由贵州大方的女皇帝(土司)奢香夫人出资修建的,因为当 时没有现代的交通工具,只有靠马来运输食盐,还有丝绸、布匹等等。这条道路是当时连接云南、四川和贵州的通道。
山路盘曲而上,转过一处山角,一座小亭盈盈地立在路中。在亭中小憩的时候,孔雪梅指着亭外的茫茫雾气告诉我们,每年 四、五月间,对面山上山花吐艳,玉兰、杜鹃花争春怒放,红的象火,白的似雪,粉的如霞。天晴的时候,站在这座小亭中,凭栏远眺,满山披锦,鲜艳夺目,山风 拂过,在花的海洋里掀起微微的波澜,非常漂亮。不过此时,我们只能在她的描述下在头脑中勾勒当时的美景了。看到我们怅然若失的样子,孔雪梅在附近找到了几 株尚未开放的杜鹃花让我们先睹为快。更令记者兴奋的是,在这里居然看到了珍稀的濒危植物——珙桐。珙桐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花是白色的,也因花形象展翅翱翔的鸽子一样而得名“鸽子花”,它与恐龙是同时代产物,因而具有较高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