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简介:
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完整、典型的高原湿地生态系,贵州最大的高原天然淡水湖泊,也是我国特有的高原鹤类——黑颈鹤的主要越冬地之一。草海冬 暖夏凉,湖面开阔,水草繁茂,是避暑的理想之地。每年冬季,大批候鸟南北迁飞来此停歇、觅食,游客在不加隐蔽的情况下,可以与黑颈鹤接近的距离近至10 米,令人异常兴奋,被国际国内誉为“世界十大最佳湖泊观鸟区之一”。
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境内,总面积1.2万公顷,1985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 主要保护对象为黑颈鹤及高原湿地生态系统。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泊湿地条件优越,其地形、气候、水体、食源等黑颈鹤定栖的青海诺木洪芦苇沼泽、 玉树隆宝滩、高原草甸沼泽和云南中甸纳泊海高山湖泊沼泽等条件近似,是适于黑颈鹤栖息越冬的仅存不多的场所。
历史沿革:
1985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决定建立以草海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珍稀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并列为贵州省级重点自然保护区,成立保护区管理处对保护区进行管理。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环境:
1.位置
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贵阳以西360公里,威宁以西威宁县境内。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4°12′—104°18′,北纬26°49′—26°53′之间。
2.地质地貌
从地质构造来说,草海自然保护区位于黔西山字型西翼反射弧,威宁水城大背斜向北弯曲的顶端部位。从地貌上看,草海自然保护区为起伏急剧的高原中山狭谷,且成 阶梯状的高原山原地貌。草海盆地的地形趋势,西、南、东三面较高。自盆地中心向北逐渐降低,成为草海湖盆的泄水方向。草海湖盆周围属高原缓丘(溶丘),地 形平缓开阔,地面起伏极小。由湖盆向外,地貌为高原丘陵盆地,地面起伏较大。
3.气候
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温带气候,年平均降雨量约950毫米,年平均气温10.5℃,平均相对湿度79%。保护区气候特征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 秋湿润、冬春干燥,干湿季节明显,干季11月~第二年4月,湿季5月~10月,低湿干燥,昼夜温差大。年均温为10.6℃,年均降水量约为1000毫米, 相对湿度80%。
3.土壤
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类型划分为黄棕壤、沼泽土、石灰土和石质土四个土类。其中,耕地土壤有黄灰泡土、黑灰泡土、火石灰泡土、黏质灰泡土、小黄泥灰泡土、大黄泥灰泡土、岩灰泡土、灰泡黏土等15个土种。
4.水文
草 海属长江水系,是金沙江支流横江的格泽河的上源湖泊。草海的水源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其次是地下水补给。草海湖集雨面积120平方千米,年汇水量约 800~900万m,水资源极为丰富,是贵州高原上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汇入草海的河流有卯家海子河、东山河、白马河和大中河等小河流,它们大多数是发源 于泉水的短小河溪,其流量随降水的季节变化而变动。
草海湖,水域面积为46.5平方千米,正常水位2171.7m,最大水深5m。受降雨影响,草海湖水域面积因季节而发生变化。
区域范围:
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划分为三大功能区,即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1.核心区
草海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主要包括簸箕湾、胡叶林、朱家湾、西海、吴家岩头和阳关山等地集中分布有浅水沼泽、莎草湿地、草甸、草地等珍稀濒危水禽栖息地、觅食 区。历史已经证明,草海水位的状况决定着草海水文和湿地面积,在影响草海黑颈鹤等越冬种群数量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为全面、有效保护草海湿地生态 系统和珍稀濒危水禽,其核心区范围以草海一年中最高水位2172.0m时形成的浅水沼泽、莎草湿地、草甸、草地等珍稀濒危水禽栖息地、觅食区和水生生物群 落集中分布区及部分水域来界定,面积共2162.05平方千米,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2.52%。
2.缓冲区
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范围以核心区外围100~500m的陆地和水域来界定,面积为539.51平方千米,占保护区面积的5.62%。
3.实验区
保护区内缓冲区以外的其余区域,面积为6898.44平方千米,占保护区面积的71.86%。
保护目标:
1.保护对象
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包括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及各种珍稀鸟类。具体为:
草海湿地生态系统。包括草海水域、浅水沼泽和莎草湿地、草甸等湿地生境,多种水生动、植物群落,鸟类栖息地、繁殖区,候鸟的夜宿地、主要觅食地。
以黑颈鹤为代表的多种珍稀濒危水禽。包括黑颈鹤、白肩雕、白尾海雕等3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灰鹤、白琵鹭、黑脸琵鹭、雀鹰、松雀鹰、草原雕、白尾鹞、游隼、 灰背隼、红隼、雕鸮等18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以及凤头鸊鷉等50余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中规定的保护鸟类。
2.植物资源
截止到2013年,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草地和沼泽地的植物有荆三梭、水葱、水毛花、菖蒲、水芹、两栖蓼、四角菱、金鱼藻、轮藻、水车前、狐尾藻和萍。周围地区有一些由华山松与云南松组成的人工松林和灌丛杜鹃。
3.动物资源
草海是黑颈鹤在中国最重要的越冬地之一。随着湿地的恢复和鹤类的保护。数量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35只到1983/1984年的305只1985 /1986年307只。鹤在10月中、下旬到达,3月中、下旬离去。约1500只灰鹤也在此沼泽地越冬(1983年最多达2178只)。还出现黑鹳和白头 鹤等珍禽。该湿地也是雁鸭类、 鹬类和骨顶类的重要越冬地。1988年1月中旬出现20000多只水禽,包括24只凤头 ,55只苍鹭,19只白琵 鹭,440只灰雁,1660只斑头雁,1680只赤麻鸭,5400只其它鸭类(主要有赤颈鸭、绿头鸭、白眉鸭和红头潜鸭),580只灰鹤,235只黑顶鹤 和10000只白骨顶。据《贵州鸟类志》记载,1975年以来在该地区采集到非雀形目越冬鸟标本有47种,包括 (2种),鸬鹚,鹭(5种),雁(2 种),河鸭(9种),潜鸭(4种),秋沙鸭(1种),猛禽(7种),鹤(2种),骨顶类(2种), 鹬(11种)和红嘴鸥。
鸟类中,最珍贵的要数黑颈鹤,当今世界上有15种鹤类,发现最晚的是黑颈鹤,其为世界性的珍稀水禽之一。它的分布范围狭窄,数量稀少,是唯一生活在高原上的 一种鹤类,身高1米多,身着灰白毛的羽毛,修长的颈脖上围着一条黑缎带似的羽绒,头镶鲜红珠顶,光亮夺目。尾部和羽翼之端呈黑色,易于同其它鹤类相别。
在草海越冬的水禽除黑颈鹤外,还有灰鹤、斑头雁等。草海成为鹤类及其他鸟类越冬“休假”的胜地。
斑头雁,全身灰白或褐色,后颈部呈暗褐色,喉及颈侧为白色,嘴腿赤黄。主要食草。其羽毛和绒毛是高级防寒衣被及登山运动服的理想填充材料。
截止到2013年,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记录到9种鱼,包括鲤鱼、青草和草鱼,9种爬行动物(包括竹叶青和水赤链游蛇),和14种两栖类。
管理措施:
1.管理机构
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初步形成了管理局——管理站的二级保护管理框架,但管理局、管理站建设不完善,设施、设备不配套;设施陈旧,部份设施设备年久 失修,已不能正常使用,不能满足保护管理工作的需要。草海保护区建立以来,先后于1986年修建了1000平方米的管理处综合办公楼(含展厅、局机关各科 室、会议室)及367平方米的餐厅,1989年修建了152平方米的阳关山管理站(损坏严重、不能正常使用),1993年修建了676平方米的草海宾 馆,2005年修建了鸭子塘和白马2个管理站,共600平方米。管理设备主要有传真机1台,有线电话3台,40倍望远镜4台(年久失修,2台已损坏),计 算机4台,越野车3辆。
2.管理工作
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启动较早,已开展的社区共管活动有小额信贷、村级规划、渐进项目、建立村基金、环境教育、水土流失治理等,通过社区项 目的实施,缓和了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社区农民的矛盾,提高了社区农民自觉保护区珍稀鸟类、禁渔、保护草海湿地意识,随着草海自然保护区知名度的提高及管理 力度的纵横深化,社区共管后续工作亦紧步跟上。
3.合理利用
由于历史地理原因,威宁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而草海仍为贵州省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草海自然保护区内农民人均耕地仅0.04平方千米,为威宁县平均水平的 65%。农民生活以玉米、土豆为主,粮食产量低。保护区内各村属典型的传统农业,种植业的比重高达95%,仅有少数手工业,第三产业以草海游船出租为主, 但缺乏规模经营,产业结构单一。总之,合理化利用保护区资源程度低。
开发利用:
1.旅游信息
草海又名南海子、八仙海,是中国三大高原淡水湖之一,是一个石灰岩溶蚀湖,贵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它的常年水面27.5平方公里,有5个杭州西湖那么大。作为高原湿地生态系统,草海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草海平均水深仅约2米,水质清澈无污染,由于大量水生植物无一空瑕密布“海底”,从而形成了极为壮观的“水下草原”,机动船无法行进。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籍华人高行健,在他的获奖作品中整整用了2万字来表述草海的美。
2.观鸟天堂
这里四面青山环抱,林木茂密。湖中盛产鱼虾、蒲草等水生动植物,栖息着100多种珍奇水鸟,每年冬季,成千上万只珍禽异鸟飞来这里越冬。草海素有“鸟的 王国”之称,特别珍稀的鸟类有黑颈鹤、灰鹤、丹顶鹤、黄斑苇雉、黑翅长脚鹬和草鹭,还有大量的大雁和野鸭,是世界人禽共生、和谐相处的十大候鸟活动场地之 一,是冬春观鸟、夏秋避暑的最佳选择地。
3.科学研究
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于1980年-1986年期间组织过200多人次对脊椎动物、维管束植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土壤和环境背景等进行系统考察和测定, 采获大量标本和样品。在鉴定分析和充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完成阶段性的研究工作,撰写论文数十篇,汇编成《草海科学考察报告》,为保护区的工作提供了基础 数据和资料。
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自成立以来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工作。
与贵州省内有关大专院校、科研所,以及国际鹤类基金会合作,对鹤病,黑颈鹤的食性、越冬行为和栖息地利用进行了研究。
计数和监测黑颈鹤和灰鹤的种群变动。
于1993年在草海设立水位点,开始对草海水位进行日常监测。
多次考察临近草海的滇东北湿地,对其生态和社会状况及鹤类、雁鸭等湿地鸟类进行调查、监测、评估。
生态价值:
1.重要区域
由于草海湖盆开阔、湖水浅、当地日照时数高,光能资源丰富,水中的浮游动植物、水生高等植物种类多,生物产量高,为草海的鱼类、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形成 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之一,是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重要区域。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草海被列为 国内一级重要保护湿地。
2.科研基地
草海是一个曾受到人为严重破坏而消失,又经人为努力而恢复的典型环境,是研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借鉴。历经沧桑的草海储存着高原湿地生态系统自然演化 和人为活动的大量信息,对于研究现在和将来的发展,对于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草海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其成为科学研究的重 要基地。草海是黑颈鹤的主要越冬地之一,由于到草海越冬的候鸟数量多、种群密度大,而且又是候鸟南北迁飞的重要停歇、觅食地,因此,是国际国内所公认并被 誉为“黑颈鹤自然种群密度最高的重要越冬地”,是鸟类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3.良好条件
草海以光能丰富、冬暖夏凉、干湿分明为其气候的三大特征,夏无酷暑,湖面开阔,湖水清澈,水草繁茂,是避暑的理想之地。冬季鸟类云集,数以万计的游禽、涉禽 在此越冬,使草海生机一派,深为人们喜爱。经过多年鸟类保护的工作,人鸟和谐,可使人在不加隐蔽的情况下,人与黑颈鹤接近的距离可近至10m,加之鸟类区 系丰富,保护区规模适中,发展生态旅游条件十分优越,是理想的观鸟区,被国际国内誉为“世界十大最佳湖泊观鸟区之一”。